找到相关内容312篇,用时5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的未来——慈善的角度

    1940年5月,虚大师访问南亚、东南亚归来,受到南传佛教的启发。大师在对汉院师生谈其访问南亚感触时,其中痛切的一点就是那时的中国佛教名为大乘,实行的却是小乘的方式。过去把南传佛教贬为小乘,但他们实行...包括它的用工制度、环境保护制度、员工福利制度,以及它们有没有回馈社会,是不是一个负责任的   “企业公民”。就像在灾难发生时,虽然,企业捐款多少并不能衡量它承担多少社会责任,但在很多公民、很多...

    延续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20984381.html
  • 玄奘取回的真经为何无法普及

    以上弥勒说的大法、次第修行的各个步骤,都由玄奘详细地记载在这部佛学大乘有宗的经典里。佛法分大小乘,小乘解脱,只做“”,大乘则需渡渡人,所积功德可以转化。大乘还分“空宗”、“有宗”。“空宗”是...年代,参选“感动中国”,玄奘大师定人三甲!   可就是这样一位使中国佛教真正从古印度“毕业”,开创地佛教时代”的英勇无畏的大宗师,历尽千辛万苦求回的真经,为何不能普及流行呢?且听俺慢慢掏来。 ...

    慕容骁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686340.html
  • 准提禅院话沧桑

    出世、不知入世和救世的人,说客气一点是小乘,是“”,在成佛的路上只走了一半的路程。   准提禅院重修后开光的那天,从西湖苏堤到准提阁山下,一群群善男信女结伴上山朝拜。笔者也混入人群中走进禅院...、号“曼殊”。后来苏曼殊因不堪僧人生活清苦,窃其师银洋两毫,经东莞再赴香港,为国民革命效力。从这记述说明,准提阁开始衰落。   到民国,惠州佛教状况进一步变坏,连准提阁这位老僧也不知到那里去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311487954.html
  • 阿含经与人间佛教

    阿含经有四种:杂阿含、长阿含、中阿含、增一阿含。为何我们说它和人间佛教有关?过去都将阿含经归入小乘佛经,但小乘都是厌世的、的佛教,以证阿罗汉果为目的,此种佛法会是最原始的佛法?现代佛教界以成佛...度众的情形很普遍,且那些阿罗汉很像菩萨,并非。阿含经早提到菩萨摩诃萨,可见这些观念是来自早期佛教经典,只是不常见而已,这是因佛出世于古印度,当时婆罗门的奥义书解脱思想充满厌世,急于个人的解脱,佛门...

    宏印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1439517.html
  • 禅学的黄金时代(6):禅门的龙虎

    你这个,如果我早知你如此,便把你的脚根砍断”。  那个和尚被他的骂声所感动,叹道:“你真是位大乘的法器,我实在不如你啊”。说着,便消失。  在黄檗,以及所有神师眼中,“”并不能得到真我,一个只是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幸福,却得不到真正的幸福,因为真人本身就有幸福,而他却向外追逐幸福,像追逐其他的物质一样。事实上,他只是迷头认影而已。  黄檗把本体看作心——惟一的真心,这个心能产生有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2240928.html
  • 境由心造与心灵环保

    可行的人生实践之路。   佛教关于慈悲度众生,以至于发愿心建设净土的理论表明,佛教并不是只管个人脱生死的, 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  ①《华严经》卷四十,《大正藏》卷十,第...己之私心,去除贪执物欲、争名夺利的杂念,那么在获得心灵环保的同时,人类居住的世界也会逐渐由浊世转变为净土。这种心灵境界的转变,其实质在于不做只管自我解脱的,更要在度化众生的道德修行上有所精进: ...

    李万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1184661.html
  • 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义理初探

    超越三界脱生死为目的,不能发大菩提心,济世利人,以致成为私自利的,或如外道常生奇想,以致步入旁门左道,未能成佛。于是心光内照是很重要的,当下分别执指为月的假像,及识心妄用的相对像,大澈大悟,...,也就是在五欲六尘的环境下行禅,不为外物所动,更能产生知见的定力,而不是一味的排除现实环境,与世间隔离,自成。更进一步说,若有人曾犯戒规,能痛改前非,大澈大悟,也不妨碍他的成佛。但是有些人:“...

    郑志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848137.html
  • 禅贵实践 不尚空谈——真禅法师禅法精神筒论

    提及不多,致使一些人认为禅师们都是一些。这里要向大家指出的,入圣只是禅者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,而不是终点。……初见性的人,已知自己与众生同体,好比乎足耳目之间的关系,怎能坐视众生沉沦而置之不理呢...离四相,三轮体空。《华严经》说的“菩萨清凉月,常游毕竟空”的境界。老僧今日说这些,希望诸上座,不要停留在化城,要勇猛精进,直至宝所。  从中可见法师悲愿心切!不作,就是菩萨的情怀,而“怎能坐视...

    刘元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2963881.html
  • 印顺导师的弥勒净土思想

    广度一切众生,不为自己得解脱。弥勒菩萨的这种“凡夫菩萨”行为是不同于那些“急于证”生死的;也不同于那些“急求往生他方佛国净土”的净土信仰者。印顺导师在《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》中说:“在经中,有人...证”生死的;也不同于那些“急求往生他方佛国净土”的净土信仰者,弥勒菩萨的“凡夫菩萨行”成为人间佛教菩萨行者的一面旗帜,一个标志。  第四、弥勒净土法门的特色是“普、易、近”,就是众生不离娑婆...

    行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873412.html
  • 告佛教青年书

    又少得可怜!一般人都只是纸上谈兵,要不然就是“闭门修行”,成最为无用的“,所以,在这里,我又特别提出“发大愿”这三个...的大愿,哪怕只完成万分之一,其力量也是惊人的!我们东方人一向缺乏这种精神,总有“扫门前雪”的观念;这种,“”的做法,实在不是佛教的真精神!而且...

    广化法师

    佛教|文化|青年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06461778235.html